作為新材料的鈦金屬因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而被稱為“現代金屬”和“戰略金屬”,成為國家提高國防裝備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物資。
國慶期間,在位于哈密市的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新疆自主創新研發生產的世界第一爐最大20噸海綿鈦鈦坨正式吊裝出爐,為祖國母親的生日、“喜迎黨的二十大召開”獻上一份厚禮!
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湘潤公司副總經理張金寶告訴記者,剛生產出來的海綿鈦鈦坨的實際重量達20.56噸,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海綿鈦鈦坨。至此,我國海綿鈦生產大型爐的技術攻關,在工藝上取得歷史性突破,為實現資源綜合利用的綠色發展創造了條件,也顯示出我國鈦材料產業技術正在走向世界前列,大爐型工藝已成為我區海綿鈦生產的個性化特色。

10月1日,在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工作人員正在對剛剛出爐的海綿鈦鈦坨進行品質評鑒。融媒體中心記者 郭子毅攝
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海綿鈦一廠副廠長楊瑞琦說:“剛出爐的海綿鈦比較疏松,從整體顏色看,品質比較好。下一步我們會對其進行剝皮、切割、破碎、挑選,然后去熔錠。”

10月1日,在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海綿鈦色選機工作線上,工作人員正在對小粒海綿鈦進行挑選。融媒體中心記者 郭子毅攝
鈦是生性活潑的元素,跟大多數元素都能發生反應,冶煉異常困難,現在中國是世界最大海綿鈦生產國與消費國。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落戶哈密,2018年生產出了新疆第一爐海綿鈦,2019年全流程貫通投產年產2萬噸全流程大型鈦及鈦合金新材料項目,生產的鈦及鈦合金材料在航空、化工、醫療等行業領域有廣泛應用。

節日期間,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主動放棄休假,投入到忙碌的生產中。融媒體中心記者 郭子毅攝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堅持自主創新之路,強化工藝突破,2021年,企業成立了新疆鈦基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內容涵蓋鈦渣生產技術、含釩制品生產加工技術、低品位多品種富鈦料生產精制四氯化鈦技術等。在當年成功生產出當時世界首爐16噸海綿鈦鈦坨后,開啟了大爐型生產海綿鈦的科研路徑,生產的大爐型海綿鈦鈦坨質量得到了大幅提高,遠優于國內同行業水平和海綿鈦國家標準。

10月1日,在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生產設備正對海綿鈦鈦坨進行切割。融媒體中心記者 郭子毅攝
張金寶說:“我們自主研發的大型海綿鈦鈦坨質量遠高于同行業水平,鐵、氮、氧,重裝硬度進一步得到優化,能耗方面比同行業低15%、產能提高20%,噸鈦固定資產投資節省30%、成本降低20%,實現了鈦資源的綜合利用、高效生產,對公司充分發揮當地鈦資源優勢,突破產業鏈瓶頸,擴大市場占有率打下堅實基礎。”

10月1日,在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鈦合金板材加工。融媒體中心記者 郭子毅攝
“十四五”期間,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當地豐富的鈦資源優勢,積極打造集鈦礦、海綿鈦、鈦材、鈦用品等為一體的全鈦產業鏈。作為第七屆中國亞歐博覽會重點簽約項目,由公司投資建設年產3萬噸高性能鈦及鈦合金材料項目及新疆華辰新能源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進入到建設階段,預計在2024年投產,屆時整體產能預計將達5萬噸。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