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在全球矚目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前一天,第124屆廣交會落下帷幕。廣交會歷來是內地進出口貿易的晴雨表,本屆廣交會交出的成績單令人關注。統計數據顯示,第124屆廣交會對美出口成交金額同比下降30.3%,僅為27.9億美元。不僅僅是美國,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到會人數也普遍減少。其中,主要發達經濟體及傳統市場普遍減少,歐盟采購商人數減少3.93%,美國采購商人數減少4.07%,中國香港采購商人數減少6.34%。與主要發達經濟體及傳統市場的采購商人數和成交額都呈現下降趨勢相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企業及采購商參展和到會情況樂觀。在前十大采購商來源地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占了7位。其中沿線國家采購商到會人數同比增長0.16%,占與會總人數比例超過44%。
從本屆廣交會的表現來看,我們可以大致做出以下判斷,今年1-9月鈦產品出口量大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國外采購商力圖趕在關稅落地前在搶購。以鈦白粉出口為例,今年1-9月份共出口鈦白粉約71萬噸,其中向美國出口約5.2萬噸。而去年全年我國向美出口總量僅為4.5萬噸。如果明年25%關稅政策落地,我國鈦白粉出口將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由于鈦產品廣泛應用與各行各業中,今年廣交會上,各種日用品、服裝、機械設備等行業。隨著明年出口訂單的下降,鈦產品不僅僅在出口數據上得到直觀體現,更多的影響還將體現在內需上。而從廣交會上國內企業的預期來看,大多數企業都認為未來長單將會受到影響,而這也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PMI數據相互印證吻合。
在10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高于臨界點,原材料庫存指數、從業人員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低于臨界點。其中,新訂單指數為50.8%,比上月回落1.2個百分點,但仍位于臨界點之上,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增速有所回落;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7.2%,比上月下降0.6個百分點,位于臨界點之下,表明制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繼續減少。由于下游企業預期明年市場,尤其是出口市場表現可能不大樂觀,大多數企業都在有意降低庫存。而鈦產品多為中間產品而非最終消費品,因此下游對鈦產品的采購將會有所削減,導致整個市場庫存由采購方向生產方轉移,未來鈦企業的銷售壓力及庫存壓力都有增高的可能。
對出口比例較高的企業來說,及時調整出口重心也是需要關注的地方。美國歐洲的傳統市場需求下降已是大概率事件,企業可以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中既有一些表現不錯的新型經濟體,也有一些FDI增加的國家,這些因素都將導致他們的需求出現上漲,而今年廣交會上一帶一路國家訂單的增加也驗證了這一點。如果抓住一帶一路國家需求增加的機遇,可以有效抵消掉傳統市場萎縮的影響,有利于企業繼續保持增長。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