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微媒見證了常州錦喜鈦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喜鈦業)的成長,鈦微媒在成長,錦喜鈦業在成長。2017年~2019年連續三年,鈦微媒年年跟蹤錦喜鈦業,跟蹤過程中常對錦喜鈦業直面提出問題,總經理劉井喜對提出的問題以“融通四海”的胸懷區別對待、梳理、修復,走出了一條企媒融合、企媒聯動的發展之路。

2017年~2019年,只有30多位員工的錦喜鈦業的發展可以用速度與激情來描述——2017年銷售收入1000多萬元,2018年銷售收入3000多萬元,2019年銷售收入6000多萬元,年增長率100%。2020年,疫情下的錦喜鈦業銷售收入預期如何?記者帶著這個問題再次回訪了錦喜鈦業,繼續在媒企聯動中關注見證錦喜鈦業的發展。
走出“國門”的鈦焊管
劉井喜說,目前看疫情對錦喜鈦業生產影響不是太大,今年一季度銷售收入已經突破2000萬元,大幅優于上年同期。他說,錦喜鈦業的思路是活的,緊跟市場步伐走,市場需要哪種焊管,公司就研發生產哪種焊管。劉井喜說,對路市場才有市場,提升品質才有客戶,真誠服務穩定客戶。記者采訪時,恰遇一韓國客戶簽訂了28噸焊管。看得出來,錦喜鈦業今年的生產經營勢頭依然良好,劉井喜說,力爭在2019年的基礎上銷售收入實現穩中有升。

企業努力以品質回報客戶,或許會為企業培育長期持久的忠誠客戶。錦喜鈦業的第一位客戶是臺灣商人,當時錦喜鈦業方方面面都不是太如意,只有焊管品質與劉井喜的誠意讓臺商認可。臺商也為錦喜鈦業提了不少意見,包括希望劉井喜個人也要加強學習。誠意對誠意,十年風云一晃而過,錦喜鈦業已走出了作坊式生產模式,銷售收入從創業時的不足100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6000多萬元,這個跨越真的體現了“速度與激情”。如今,這位一直購買錦喜鈦業焊管加工后銷往日本做摩托車排氣管的臺商有了新的想法,提出想做錦喜鈦業的國外代理商。從小作坊到擁有代理商的這個變化足見錦喜鈦業燃燒的不僅僅是激情、點燃的不僅僅速度,而是專業做好、做優、做精那一根“走出國門的鈦焊管”。
培育“鈦焊管”的內涵
告別當初銷售收入不足100萬元的作坊式企業,劉錦喜壓力倍增。做企業做的是什么?技術、品質、管理、文化等綜合素質的提升,才能推進企業向前發展。記者第一次到錦喜鈦業采訪時,對公司的管理、文化理念提了很多意見,也可以視作為鈦微媒真心服務于企業的建議與意見。第二次去錦喜鈦業時,公司面貌改觀很大,現場管理定置了,企業文化上墻了,員工面貌改變了,還有兩家生產鈦焊管的國有企業派員去觀摩學習。隨后,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記者多次去了之后,感覺錦喜鈦業今非昔比,已經走在了專業生產鈦焊管民營企業的前列。

劉井喜說,管理工作必須跟上,公司管理層次、檔次都在提升,正在慢慢構筑錦喜鈦業企業文化,員工素質進一步提高,企業得到了客戶的認可、行業的認可、政府的認可。目前,錦喜鈦業擁有《鈦合金彎管》、《一種內斜螺紋管》等16項國家專利;榮獲常州市高新技術產品認定書;中國制造網認證供應商;獲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覆蓋范圍“換熱器及冷凝器用鈦合金焊接管的生產”;《多參數優化控制高品質鈦連續管生產系統與開發》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成果登記證書。當初,一家作坊式的企業一路走來,既有辛酸甚至夾雜著眼淚,如今的成果是汗水+智慧+團隊搏擊而來。說到當初的艱辛、虧損以至差點關門,劉井喜感慨萬千啊!
對于未來的市場,劉井喜一點也不悲觀,他說,鈦的優異性能正在被更多的領域認知,摩托車排汽管、汽車排汽管、空調、蒸發器等多個行業都在應用。由于鈦的健康性、抑菌性、保鮮性,未來在鈦保溫杯市場會有很大的市場潛力。目前,錦喜鈦業在淮安鈦谷正在建設上馬四條民品鈦管生產線,依然堅持做好、做優、做精專業鈦焊管的生產。錦喜鈦業已經深知,只有培育企業的內涵才能確保專業做好鈦焊管的未來。
采訪手記:融通四海需要沉淀
從銷售收入不足百萬元的作坊式走來,錦喜鈦業正在“脫胎換骨”,尤其是2017-2019年三年的速度與激情,往往會讓人膨脹,一年時間銷售收入從1000多萬元翻到3000多萬元,又一年時間銷售收入從3000多萬元翻到6000多萬元,今年一季度實現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這個速度似乎太快了一點,弄不好會讓激情失去理智。作為與鈦微媒企媒聯動、企媒融合的企業,記者采訪劉井喜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劉井喜辦公室有一幅“融通四海”的書法,但愿不是掛在墻上,而應該放在心里。記者以為,一千萬元的企業發展到五千萬元是一道檻,五千萬元發展到1個億又是一道檻,每一道檻的提升都需要企業家到企業文化到員工思想理念的提升,尤其是掌舵人更要意識到這一點。作為企媒融合的錦喜鈦業,我們建議可以燃燒激情但應放慢速度,一定要讓速度與企業管理、企業理念、企業文化、員工素質相匹配時,才能把握速度的方向,使企業在“融通四海”中沉淀未來,走好接下來的每一步。
錦喜鈦業,緊盯市場,還需用智慧梳理企業文化,提升企業理念,提高管理水平,重視人才培養,加強團隊建設,才能喜至未來!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